街头理发师
老李的剃头摊子摆在菜市场西口,一张木凳,一面镜子,几把剃刀,便是全部家当。他五十来岁,青白脸色,皱纹间时常夹些风霜的痕迹。
每日清晨,老李总比菜贩子来得还早。他慢条斯理地支起镜子,将剃刀在磨刀布上来回蹭几下,然后坐定,等着主顾上门。头一个来剃头的,往往是卖猪肉的王胖子。他挺着肚子往凳子上一坐,老李便从蓝布围裙口袋里掏出推子,嗡嗡地在他头上耕耘起来。
"老规矩?"老李问。
"嗯。"王胖子闭着眼,从鼻孔里哼出一声。
推子走过处,黑发簌簌地落,像秋日里飘零的树叶。老李的手很稳,指节粗大,却意外地灵巧。剃完头,他又用热毛巾敷在王胖子脸上,等须发软了,才用剃刀刮。刀锋过处,发出沙沙的响声,像是春蚕在啃食桑叶。
菜市场渐渐热闹起来。提着菜篮子的老太太们经过时,总要和老李搭几句话。他话不多,只是点头,或者"嗯"一声,手里活计却不停。有时小孩子哭闹着不肯剃头,老李就从口袋里摸出块糖来哄。
午后阳光最毒时,老李会收起摊子回家。他收拾得很仔细,每把剃刀都要用酒精擦过,用油布包好。镜面上的水渍,也要用手帕抹干净。
一日,市场里新开了家美容院,玻璃门上贴着"潮流发型"的彩纸。老李的生意渐渐少了,有时一整天也等不来一个主顾。他还是照例出摊,在空荡荡的市场西口坐着,望着自己的影子在阳光下越拉越长。
偶尔有老主顾来,他便格外认真。剃完头,还要用拇指在客人后颈上按几下,说是能活络筋骨。客人舒服得叹气,从兜里掏出钱来,老李却只收一半。
"以后还来吗?"他问。
"来,当然来。"客人应着,声音却飘忽。
老李就笑,眼角的皱纹挤作一团。他低头收拾工具,没看见客人走时回头望的那一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