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井理发师
理发店在小巷的拐角处,招牌上的红漆已经斑驳,尚能辨认出"丽华理发"四个字。玻璃门推开时,铜铃便"叮当"一响,仿佛向来客宣告着什么。
老李是这里的老师傅。四十年来,他手上的剪刀开合了不知几万次,从黑发剪到白发,从青年剪到老年。他有一把德国造的剃刀,据说还是他师父传下来的,刀背上刻着"光绪二十八年"的字样。每逢给客人修面,他便从搪瓷缸里取出那把刀来,在皮带上"唰唰"地荡几下。
店里总有三两个老主顾坐着闲谈。他们谈的无非是物价涨落,儿女婚嫁,或是某个熟人的病况。老李很少插话,只是偶尔应和一声,手上的剪子却不停歇。阳光从玻璃门斜射进来,照得那些飞舞的发屑闪闪发亮,像极了冬日里飘散的细雪。
前些日子,对面开了家新式理发店。霓虹灯整夜亮着,玻璃门上贴着"首席造型师"的巨幅照片。自那以后,老李店里的客人渐渐少了。有时整个上午,只有铜铃寂寞地响一两声。
今日我进去时,老李正给最后一位老主顾刮脸。那老人闭着眼睛,喉结随着剃刀的走向上下滑动。老李的手很稳,刀锋过处,胡茬纷纷倒下,露出青白的皮肤来。
"现在都用电动的了,"老人忽然说,"我孙子连剃须刀都不用,说是激光脱毛。"
老李没应声,只是将剃刀在皮带上又荡了两下。铜铃又响了,这次却再没人推门进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