灶台边的哲学家
老李总是蹲在灶台前烧火。他有一张被灶火熏黑的脸,皱纹里嵌着煤灰,眼睛却亮得出奇。他添柴的动作很慢,仿佛不是在烧火,而是在进行某种庄严的仪式。
"火要空心,人要忠心。"老李常念叨这句话。他不识字,却懂得许多类似的俗语。灶膛里的火苗舔着锅底,他眯起眼睛,看着那些跳动的火焰,仿佛在阅读一本无字的天书。
村里人都说老李古怪。他不像其他老人那样爱凑热闹,也不去茶馆里听评书。他最大的乐趣就是蹲在灶前,盯着那团火发呆。有时柴火湿了,冒出滚滚浓烟,呛得他直流眼泪,他也不肯离开。
去年冬天特别冷。老李的咳嗽声从灶间传来,像一把钝锯在锯木头。女儿劝他用电饭煲,他摇摇头:"铁锅煮的饭香。"他固执地守着那口用了三十年的铁锅,锅底已经薄得透光。
有一天,村里来了个大学生。看见老李烧火的样子,惊讶地说:"您这是最古老的能源利用方式啊!"老李听不懂,只是往灶膛里添了根柴。火苗"啪"地爆了一声,像是在嘲笑这些新名词。
如今老李走了。他的灶台冷清下来,铁锅生了锈。女儿收拾遗物时,在灶膛里发现一堆烧焦的柴火,排列得整整齐齐,像是什么未完成的艺术品。她忽然明白,父亲那些年在灶台前,或许是在用火焰书写着什么。
村里的年轻人都在用天然气灶了。他们说这样干净方便,再也不用担心被烟熏黑墙壁。只是偶尔闻到柴火饭的香气时,会有人想起老李的那句话:"火要空心,人要忠心。"但没人说得清,这空心与忠心之间,到底藏着什么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