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井理发店
理发店在街角,门面不大,却常常挤满了人。那剃头师傅姓张,瘦长的脸上总挂着不合时宜的笑,活像一把钝剪刀硬要剪开厚布匹。
店里陈设简单,三把椅子,一面镜子,几个掉了漆的架子。镜子边沿贴着褪色的红纸,写着"童叟无欺"四字,已有些年月了。张师傅操着剪刀,动作利落,却常要停下来与人闲谈。他谈的多是街坊琐事,某家孩子考学,某户老人病倒,言语间总带着几分得意,仿佛这些事都经过他亲手操办似的。
来理发的大多是老主顾。王老汉每月初五必到,坐在那张吱呀作响的椅子上,絮叨儿子在外打工的事。张师傅一边应和,一边将他的白发剪得极短,近乎于无。剪完,王老汉对着镜子左照右照,叹道:"还是老手艺好。"其实他眼睛已不大好使,只是习惯了这地方罢了。
小刘是新搬来的租客,第一次进店时有些踌躇。张师傅招呼他坐下,剪刀在他头上飞舞,口中却问个不停:哪里人?做什么工作?房租多少?小刘支吾着答了几句,最后结账时,张师傅硬是少收了两块钱,说算是见面礼。后来小刘才知,这是他的惯用手段,为的是拉拢新客。
冬日里,店里生着煤炉,烟气缭绕。几个老头围坐着下象棋,张师傅一边给人剃头,一边支招。夏夜,店门大开,邻人们聚在此处乘凉,说些闲话。张师傅这时候最是活跃,声音也最高。
近来街上新开了几家美容院,亮堂的玻璃门后,年轻姑娘们穿着制服忙碌。张师傅的生意便淡了些。他站在门口,望着对面闪烁的霓虹,嘴里嘟囔着:"花里胡哨。"手里的毛巾却攥得很紧。
上月路过,见店里只有王老汉一人。张师傅的动作慢了许多,剪刀也不似从前那般利落。镜子上那张"童叟无欺"的红纸,不知何时已被揭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