灶台边的哲学家
黄昏时分,老李家的厨房飘出阵阵油烟味。他站在煤气灶前,眯着眼睛看锅里翻滚的萝卜块,手中的锅铲在铁锅上划出规律的声响。这口铸铁锅用了二十年,锅底已经微微隆起,像一轮黑色的月亮。
隔壁装修的电钻声突然停了,老李趁机往锅里撒了把盐。盐粒落进汤汁的瞬间,他想起三十年前在厂里当学徒的日子。那时候车间主任总说"慢工出细活",可流水线的传送带从不等人。现在退休了,反倒能守着灶台,看萝卜慢慢炖出甜味。
窗台上的绿萝垂下几片黄叶。老李顺手掐掉败叶,指尖沾了层薄灰。这盆植物是妻子去世那年买的,如今已经分出七盆,分别摆在儿女家的阳台上。他每周给孩子们送自己腌的酱菜时,总要看看那些绿萝长势如何。
锅盖边缘冒出白汽,老李调小了火苗。蓝焰缩成豆大的光点,在玻璃灶头上轻轻颤动。他摸出兜里的老年手机,五点二十,该去接孙子了。临出门前,他把炖好的萝卜盛进搪瓷碗,碗底印着1984年厂里发的"先进生产者"红字。
楼道里飘着各家做饭的混杂香气。老李扶着栏杆慢慢下楼,水泥台阶上留着上午买菜时滴落的水痕。他忽然想起妻子常说的一句话:"日子就像炖汤,火大了要糊,火小了不熟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