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常日子里的光芒
老张在天光微亮时就已经起床了。他习惯性地摸到床头的火柴,划亮一根,点燃了煤油灯。灯芯在玻璃罩里轻轻跳动,将他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土墙上。
巷口的豆浆铺飘来熟悉的气息。老张数出五枚硬币排在柜台上,老板娘不用问便舀起一瓢热豆浆,倒入他带来的搪瓷缸里。这样的早晨已经重复了二十年,连缸底剥落的釉彩都成了无声的见证。
菜市场总在七点半准时喧闹起来。卖豆腐的老李照例给老张留了块最嫩的豆腐,用荷叶包着。他们从不讨价还价,只是偶尔聊聊天气。老张知道老李的孙子考上了县里的中学,老李晓得老张家阳台上那盆月季开了第三茬花。
邮递员小周骑着自行车拐进巷子时,总要先摇两下车铃。他会特意把老张订的晚报折好,塞进门口的铁皮信箱。有次下大雨,小周用雨衣裹着报纸送来,自己却淋得透湿。
夜幕降临时,老张坐在藤椅里听半导体收音机。电流杂音里传出单田芳沙哑的嗓音,讲着那些听了无数遍的评书。隔壁的孩子偶尔跑来,他就从铁罐里摸出几颗水果糖。
这些细碎的日常像老城墙的砖石,一块块垒成了生活的模样。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,只有豆浆的热气、豆腐的清香、报纸的油墨味,在日复一日的晨曦暮色里,沉淀成最踏实的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