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墙

杨先生4个月前 (05-29)心情阁430

门前的矮墙,小时候看来高大得很。我与阿发常常攀上爬下,自以为英勇无比。墙是用黄土夯成的,日久天长,墙面上显出些裂纹,我们便在那里掏蟋蟀。掏出的蟋蟀装在竹筒里,互相比较谁的更雄壮些。

而今我又站在墙前。墙竟矮了半截,伸手可及墙头。墙面上还有几道裂纹,却不见蟋蟀的踪影。阿发早已去了南方做工,去年回来说话间夹杂了些异乡口音,衣着也鲜亮得很,只是少了些从前的样子。

墙角的槐树还在,树干粗了一圈,树皮皲裂如老人的手。夏日里,树荫却比从前小了许多。我疑心是记忆出了差错,细看才发觉旁侧新起了楼房,遮去了半边天光。槐花依然开,但香气淡了,或许是因了空气里多了别样的味道。

幼时最喜在墙下玩弹珠。玻璃珠滚入墙缝,便用手指去抠。墙缝里的土是潮湿的,带着一种特别的气息。现在墙缝已被水泥填平,平整得有些陌生。几个孩童跑过,手里攥着发光的物件,眼睛盯着那方寸屏幕,对视而不见。

墙后原是一片空地,野草丛生,蛐蛐声此起彼伏。如今空地立着社区健身器材,漆成红蓝二色,在阳光下刺目得很。晨昏时分,总有老人在上面活动筋骨,发出吱呀的声响。

我想再爬上墙头坐一坐,试试当年的身手。才抬脚,便有个戴红袖章的老太太厉声喝止:"危险!快下来!"我诺诺应着,心里却想:从前爬得,现在何以爬不得?

沉默着,比我记忆中更沉默。墙根处有一行歪斜的字迹,是我和阿发当年用瓦片刻下的。字已模糊难辨,只隐约认出"永远"二字。永远究竟有多远,小时候不曾想过,如今想来,也不过是矮墙到高楼的距离罢了。

声明:本文由杨先生编辑整理推荐。致力于打造情感共鸣的阅读空间文章来源于互联网,不确定是否原创及转载。

            我们尊重原创,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告知 →意见反馈,我们将做删除处理!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ieim.cn/mood/256.html

返回列表

上一篇:里屋的灯

下一篇:独处的阶梯

“老墙” 的相关文章

“自我”从何而来

“自我”从何而来

我们到处可以听到各种貌似“率真”的宣言:“成为你自己”“做真实的自己”——诸如此类的口号一直在宣扬特立独行的自主性,尤其肯定独特个性的优越性,并暗示这种独特性只能从自我内部获得。但是,这种价值主观论可...

别和自己过不去

别和自己过不去

成年人的生活,从来没有轻松可言,工作忙不完,委屈说不出。在人前,每个人都是一副百毒不侵的样子。可谁都不是铁打的,虽然我们已经无法像孩子一般想哭就哭,想闹就闹,但还是可以把心里的烦恼说一说,把身上的压力...

只适合一个人的孤单,就无须强求两个人寂寞

只适合一个人的孤单,就无须强求两个人寂寞

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孤单似乎成了一种常态。我们习惯了独来独往,习惯了在深夜里与自己对话,习惯了在人群中保持沉默。孤单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为了逃避孤单,而选择与一个不合适的人在一起,最终却陷入了更深的寂寞...

寻找生活的平衡点

寻找生活的平衡点

现代生活的节奏,常常让人感到疲惫不堪。每天早起,匆匆忙忙赶往公司,工作压力接踵而至,下班后还要应对各种琐事,似乎时间总是不够用。我们常常在忙碌中迷失了自己,忘记了生活的本质。其实,生活并不需要总是匆匆...

生活中的慢与快

生活中的慢与快

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,洒在床头的闹钟上。指针刚刚指向七点,此时的城市还未完全苏醒。街道上,偶尔有几辆早班公交车缓缓驶过,车上坐着几个早起的学生和上班族。他们的脸上带着一丝倦意,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对新...

寻找内心的宁静

寻找内心的宁静

现代社会的喧嚣与繁忙,常常让人感到疲惫不堪。无论是工作中的压力,还是生活中的琐事,都像无形的绳索,紧紧缠绕着我们的心灵。然而,在这纷扰的世界中,,成为了一种难得的奢侈,更是一种必要的修行。宁静,并非指...

发表评论

访客

看不清,换一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