愿你被岁月温柔以待
老杨的修鞋摊摆在巷口已经三十年了。
三十年前的铁皮棚子如今已经锈迹斑斑,棚顶的油毡布补了又补,像极了他手里那些修修补补的旧鞋。他总说,鞋子破了不要紧,补一补还能穿,人这一辈子,谁不是缝缝补补过来的。
巷子里的孩子都叫他"杨爷爷"。放学时分,总有几个小鬼头蹲在摊子前,看他用粗粝的手指捏着细针,在鞋底上翻飞。针线穿过皮革的声响,混着孩子们的笑闹,成了这条老巷最寻常的调子。
去年冬天格外冷。腊月里一个清晨,人们发现老杨蜷在棚子里,浑身滚烫。居委会要送医院,他却死活不肯,说小感冒挺挺就过去了。直到第三天高烧不退,才被强行抬上救护车。
病房里消毒水的气味刺鼻。护士来换点滴时,看见老人正用没扎针的那只手,摩挲着床头柜上一双磨破了边的布鞋。那是隔壁床病友的鞋,老人说等出院了要给人家好好补补。
春天的阳光斜斜地照进小巷时,铁皮棚子前又响起了锤子敲打鞋跟的声响。只是那声音比从前慢了些,有时要歇上好一阵子。路过的人发现,老人佝偻的脊背弯得更厉害了,可他用蜡线缝合鞋面的手势,依旧稳当得像在抚平岁月的皱纹。
巷尾卖豆腐的老太太每天晌午都端来一碗热豆浆。他们从来不说话,一个低头喝,一个低头看。阳光把两个人的影子投在地上,像两棵歪歪扭扭却相互倚靠的老树。